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大数据驱动数字化转型

唐蓉君 中国教育网络 2023-11-11

目前大部分高校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高校普遍面临数据难共享、应用碎片化、业务不协同、缺乏数据治理等问题。高校迫切需要进入全面转型阶段,做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统筹规划、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模式创新。如何找到一条适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成了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重庆大学在此方面也有一些思考和实践。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信息化建设情况


目前重庆大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信息化体制机制初成体系。学校发布了《重庆大学“十四五”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重庆大学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相继制定和发布了信息化建设管理、数据管理和网上服务大厅的管理办法。

智慧校园建设初见成效。学校人、财、物、教学、科研、行政等领域已建立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学校开展了数据清理专项工作,通过“数据共享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工作。

学校完成了统一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等一批软件基础平台搭建和升级换代,新建了可信服务平台、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学术成果总库等一批基础性应用支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师生一站式网上服务初具规模。2018年9月,重庆大学正式发布PC端“网上服务大厅”,并发布移动端服务。目前网上服务大厅已集成校内75个应用系统的认证登录,上线“微应用”服务182个,包括公务车通行、网上报修、成绩查询等服务,统一认证平台接入应用167个,总认证次数近210万次。

师生就近服务能力显现。为了实现师生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学校在各校区投放自助服务终端,开通在职证明、收入证明、在校证明、成绩证明等21项自助打印服务。

重庆大学在智慧校园方面的建设成果,可以形象地说是“修一条放心的马路”和“造三架好用的马车”。“修一条放心的马路”,是指打造可信服务平台,“造三架好用的马车”,则是建设“互联网+重大”大平台、智慧身份和大数据平台。

智慧身份服务建设智慧身份服务平台。智慧身份服务平台是学校信息化体系架构的关键基础设施,平台管理人员、组织、角色等基础信息,提供认证、授权等服务,为全校信息化提供全面、清晰、标准的身份与组织数据。

智慧身份服务平台汇集了超33万人员的数据,梳理了4大类28小类身份,满足了疫情期间人员身份的精细化管理,基本实现全人员管理、全身份通达、全生涯服务、全组织赋能。目前学校正在对身份平台做进一步优化,通过身份平台梳理展示各个机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间点的组织全貌。

可信服务支撑体系初步构建。2018年,学校启动可信服务平台建设,以此构建全校可信应用支撑体系,实现人员身份的真实化、内容数据的凭证化、网上办事的可信化、窗口服务的网络化,推进和支撑学校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对大数据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重庆大学组织相关学院的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了数字化转型目标的基本原则,即服务发展、矢志一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创新引领、融合发展,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转型立足高校当前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治理体系的特点和需求,突出整体规划、创新引领、自主可控和目标一流。

字化转型目标的核心内涵,是在物理空间、设备空间和信息空间三个空间,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整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如图1所示,转型目标有5个关键要点:坚持价值优化为需求,创新为导向;云网端融合,提升学校战略发展信息化支撑能力;大数据智能化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战略引擎;提升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智慧体验;大数据融合与创新,全面提升双一流的建设成效。


图1 高校数字化转型目标核心内涵


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目标可以分解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称为“1-2-3-4-5-6”智慧校园。

一是智慧典范,打造一个智慧校园的典范;两项智慧转变,实现“职能中心”管理向“师生中心”的数字化智能服务转型,大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由经验向科学的变革;

三个智慧空间,打造智能服务与决策的信息空间、智慧感知与体验的校园物理空间、大数据AI赋能师生活动的社会空间;

四大基础设施,建成云网端融合的新型网络和计算基础设施、教育大数据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应用基础能力设施、智慧化教学环境和公共设施;

五大智慧创新,建成“学生、教师、学科、教学、决策”五大核心要素创新服务体系;六类智慧业务,实现“教务、学工、科研、人事、财务、后勤”六类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移动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建设教育大数据基础设施是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如图2所示,在教师、学生、科研、课程、设备等传统要素数字化的基础上,叠加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要素,组成教育大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实时感知诊断、动态分析预测、即时判断决策。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的转型是其中的三个关键,数字化转型要涉及教与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涉及教育管理过程,涉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图 2 教育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示意


“智慧重大”总体架构,以大数据基础设施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引擎,引领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依据“规划、平台、实施”三位一体转型的转型原则,明确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设计、标准引领、应用导向、数据驱动、融合创新、体验优先的总体思路。

基于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构建创新应用体系。建在底层的是基础库、指标库、主题库和专题库4个库,中间有教育大数据平台,上面有6大类应用,包括服务学生、教师、学科、教学、服务和决策,驱动数字化转型。

构建数字化能力体系,包括数据汇聚、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以及数据运管等7个方面的能力,着力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

采用分阶段、逐步完善策略,持续提升全校数字化转型能力。将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搭建技术基础平台,探索平台的应用能力;第二阶段是夯实数据的基础,推进服务与应用的建设;第三阶段是完善应用体系,提升平台智慧能力;第四阶段是建立数据运管体系,持续优化平台能力。

构建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建设模式,构建校级和部门级数据创新工场,支撑全校数字转型创新体系。学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统一运营,部处依据标准和特色构建部门级数据湖和数据创新工场,学校汇聚部处数据湖。这样做的好处是标准统一,后期管理协调难度较少;建设灵活,能快速满足各部门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三个方面的实践探索


基于教育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第一,规模化需求下个性化教学的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学校规模化教学”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教育主要矛盾之一,矛盾集中体现在价值取向、实施过程、评价结果三个方面。

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制定了《重庆大学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结合行动计划,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的十大育人体系与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体系,目标是驱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形成教育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实现的功能包括学生画像、学生分类、奖助贷学生推荐、学生异常预警、多维教育评价等。

对学生进行分类,给领跑者以空间,创造通向成功的天梯;给并跑者以约束,搭建顺利成才的平台;给跟跑者以帮扶,砌筑成长自立的台阶。通过分类培养,解决学生精准分类和精准服务,协同精准育人。

二,跨校内部门、跨系统的高效协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主要靠业务系统之间协同完成,需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教育大数据基础设施在教师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育上发力,最终目标是驱动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整合教务、科研、财务、设备管理等相关系统,融合教师的教学、科研、财务、设备等信息,提供教师画像、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汇总、教师数据统计分析和各类报表、图表的展示等功能,解决教师教学科研数据全面收集困难,学院和实验室等成果评估难以统计、分析、预测等痛点。



第三,跨层级、跨行业或领域高效管理协同。学校着重发展学科和教学两方面的发展动态监测与评估。在学科发展的动态监测与评估方面,为了解决学科评估数据采集难、分析难、实时跟踪难的痛点,驱动学科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汇集和分析人才培养信息、师资数据、实验室数据、设备信息、科研成果数据,实现学科填报报送、日常监测、考核分析、项目综合、产业大数据分析、高精尖学科前沿热点趋势分析、多层次学科规划与发展分析、学科发展竞争情报等8大任务,形成学科全景虚拟平台。

在教学发展的动态监测评估方面,针对以往教学评估数据采集难、分析难和实时跟踪难的问题,建立与评估指标匹配的主题库数据,并直接汇集到教学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同时建立教学数据模型,实现数据建模、教学动态监测、教学质量评估、评估结果警示、教学质量改进的正向循环,推动教学质量精准判断、动态监督、科学决策。

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时代所趋,更是现实所需。重庆大学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数字化思维,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快构建数字化的治理体系,大力促进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作者:唐蓉君(重庆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往期推荐

● 高校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与思考

● 高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探索之路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视频推荐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积极留言还会有惊喜好礼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